第七波信用管制對購房貸款的影響解析|換屋族該注意的4點|屏東房子買賣|屏東房仲|誠家有我

換屋族信用管制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熱,政府持續推出各種打房措施,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及防範房市過度投機。
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的推出,對於正在考慮換屋的民眾來說,勢必會帶來一定的影響。
這一波管制不僅針對投資性需求,更著重於換屋自住的購屋族群,無論是房貸條件、貸款成數,還是審核標準,都有了新的限制。
哲誠將全面解析第七波信用管制的內容,協助換屋族群瞭解對貸款的影響。


|選擇性信用管制

換屋信用貸款

選擇性信用管制,簡單來說,就是中央銀行對於銀行的部分放款業務設下限制,目的在於控制資金的流向和流量,以達到特定的經濟目標。這項管制並不直接影響銀行的準備金,而是透過限制銀行針對某些類別的貸款金額和項目,減少市場上的投機行為,穩定整體金融環境。

根據目前《中央銀行法》和《銀行法》的規定,中央銀行可以採取的管制措施包括:

  1. 不動產信用管制
  2. 消費者信用管制
  3. 直接信用管制
  4. 貸放比率限制

這些措施的目的是要讓資金運用更符合經濟需求,降低過度投機,進而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


|第七波信用管制內容有哪些?

第七波信用管制內容有哪些?

「信用管制」常被稱為「央行限貸令」,因為央行會藉由打房政策來限縮民眾的貸款成數。以下整理了最新的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規定:
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時間:2024/09/20

主要規定:

  1. 自然人第一戶購屋不可享寬限期
    • 若自然人名下已有房屋,購買第一戶住宅時,不得享有寬限期。
    • 例如:哲誠因繼承而持有一間房子,若再購買新房,此新屋便不可享有寬限期。
  2. 自然人購置第二戶住宅的貸款限制
    • 全國自然人購買第二戶住宅時,最高貸款成數限縮為 5 成。
  3. 公司法人、自然人高價住宅及第三戶以上購屋的貸款限制
    • 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買高價住宅貸款,以及第三戶(含)以上的購屋貸款,最高貸款成數由 4 成降至 3 成。
  4. 餘屋貸款限制
    • 餘屋貸款的最高成數也從 4 成降低至 3 成。

此外,央行認為,搭配調升存款準備率,透過加強貨幣信用的數量管理,
能有效強化央行的道德勸說措施及本次選擇性信用管制的成效,進一步減緩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
新台幣活期存款準備率及定期存款準備率各調升 0.25 個百分點,並自本年 10 月 1 日起實施。


|信用管制有哪些人被排除、繼承人、換屋族、已簽約人

第7波信用管制有哪些人被排除

10 月 9 日, 中央銀行 在官方網站上發布名為「協處措施」的公告,表示將放寬 9 月 20 日的「第七波 信用管制 措施」,將 3 類人排除在管制措施之外。

繼承人

自然人因繼承取得之房屋及房貸,不計入「本規定」之房屋數及房貸戶數,亦即自然人只有繼承取得之房屋者,新申辦之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得排除「本規定」之適用。

換屋族

自然人有房屋者,因有實質換屋需求,經與承貸金融機構切結約定下列事項後,新申辦之第1戶或第2戶購屋貸款(非高價住宅貸款),得排除「本規定」之適用:

① 借款人應於新申辦之購屋貸款撥款後1年內將名下原有房屋出售並完成產權移轉登記,且不得以轉貸等方式規避上開事項。


② 借款人違反切結事項時,承貸金融機構應對借款人取消寬限期收回原應分期償還之貸款本金或貸款成數差額、追收罰息及加收違約金等。

已簽約

自然人已簽訂購屋(包括成屋及預售屋)合約,即將申辦貸款時:
 
符合上開情形者,仍可排除適用「本規定」。

② 自然人
申辦財政部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且非屬高價住宅貸款,不受「本規定」第1戶購屋貸款及第2戶購屋貸款限制。

另依據內政部公告之「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成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及不得記載事項」相關規定,
買方貸款金額少於預定貸款金額者,如屬不可歸責於雙方時,已訂有相關處理機制。
例如,預售屋賣方可同意由買方分期清償差額,或買賣雙方得選擇解除契約;成屋買賣雙方得選擇解除契約。


|信用管制懶人包

貸款項目 1

第7波信用管制113.10.09後你的房貸資格

第七波信用貸款懶人包
換屋族信用貸款

哲誠這邊有做了一份買房賣房的注意事項加入我的【官方LINE】
即可領取買房33項注意清單
還有賣房34項注意清單(點擊下方圖片)

點這裡加入【官方LINE】 1

延伸閱讀:
【買屋的注意事項與流程|零NG】

【賣房的注意事項與流程|如何開價,合理賣到理想價格7個步驟】

房地合一稅重購退稅一次搞懂


|哲誠的想法

這篇文章了解了第七波信用管制對房市和購房貸款的影響,對換屋族特別有幫助。
在此基礎上,我也想分享幾個個人見解,探討央行的管制政策是否真的能達到穩定房市、
保障居住需求的初衷,並且對購屋者和房市的短期與長期影響進行一些延伸。

首先,從央行不斷推出的信用管制措施來看,顯示央行推出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力逐步增加,
但這些政策多數還是偏向抑制投資性需求,而非徹底解決房價過高的問題。
這點很值得關注,因為即使購房貸款的限制再嚴,若房價持續上漲,對剛性需求的民眾來說依然是高壓。
換言之,政策除了在貸款端進行收緊,也應更全面地從供應和價格面進行調控,例如加速社會住宅和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讓民眾的住房選擇更加多元化。

此外,對於換屋族來說,當前市場環境確實增加了資金與房貸的壓力。
換屋族通常因生活需求或家庭成員變動而需要更換住房,這是合理的自住需求。
然而,隨著貸款成數下降、自備款增加,這些剛需族群可能面臨更高的負擔。
這也讓換屋族需更加謹慎規劃財務,或考慮透過“先賣後買”的模式來降低資金壓力。
這個策略雖然能在短期內緩解資金流壓力,但也存在著較高的市場風險,若房市走弱,舊屋售價難以達到預期時,可能反而使換屋計劃受阻。
因此,換屋族群在進行交易前,應該對市場動向有更深的理解與預判。

最後,若從長遠角度看,這些信用管制政策或許能為房市帶來穩定的成效,但其影響並非立竿見影,而是需要一段時間去消化和適應。
值得期待的是,這些措施能讓房市逐漸理性回歸,但同時也呼籲政府能推出更具前瞻性的住房政策,讓居住權益更符合一般民眾的期待。
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不僅靠管制,更需要整體產業與供應鏈的共同配合,
並對於真實居住需求提供更多支持與保障,這樣才能讓民眾在房市中更輕鬆安心地置產。

文章若對你有幫助,希望能幫忙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文章結束 CTA

發表迴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返回頂端